微创手术是现在的主流
自由手看到骨条件好的病例,总压抑不住微创的冲动
微创切口一般分两种,环切和一字型。其中一字型一般在角化龈不足时使用。手里没有环切刀时,也可以一字切口。一字切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稍微分离下骨膜,探查两侧的骨情况,防止术前定点错误,并及时更正。单颗牙的一字切口,术后基本不用缝合,上愈合基台就可以关闭切口,做到真正的微创。
患者男性,42岁,身体健康。右下67缺失半年,骨量充足。稍有不足的是46颊侧吸收较严重,16和17因为牙周炎的原因,牙体轴向严重偏向颊侧,给术前定位带来难度。
术前照
术前在软件上进行设计:
先找到45长轴
分别移到46,47,测量模拟植体与此长轴的夹角和偏向。同时进行两个植体的近远中向定点:先测45外形高点到植体长轴长度,分别5和15毫米,这是修复距离,再测根面到长轴长度,这是手术距离。因为根形态的缩窄,手术距离一般会稍大于修复距离。
颊舌向定点
可以看到,本来想以1617的腭尖作为定点标志,正对着的下方牙龈就是进针点,但是因为1617的颊倾,只能如黄线所示,向舌侧偏移大概2毫米,这给精确的定点带来点麻烦。幸好在切开后可以有少许调整的空间。
至此,可以在口内准确找到4647的进针点
最后定深
设计好后,开始手术了
定点
沿两个定点一字切开。因为切口比较大,可以做一定的骨膜分离,方便更精准的找到进针点
备洞
检查平行度
植入
再检查一次
上愈合基台。因为两个植体间的骨面难以关闭,牙龈做了小的附加切口,方便拉拢缝合
可以看到1617偏向颊侧。后期建议拔除后种植修复
术后片
术后看片,感觉两个植体离得稍微有点近,测下,46修复距离5.8毫米,47修复距离14.5毫米。6偏了远中,7又稍微近中了点。思考了一下,原因是术中发现用长的钻针,有点偏短,容易造成方向错误(缺牙区骨面下降,造成15根暴露在口内太长),换成短针加延长杆,又有点过长,张口度不够,由此造成距离上有些小的偏差。这也是做自由手的无奈吧。
长轴上,46看上去很漂亮,47稍偏舌,也是因为张口度不够的原因。幸好,两个小问题,影响不大。1617后期种植能稍弥补角度的小偏差。
自由手的目标,就是争取做到像导板一样精确!
软件上精确制图,经过不断练习,最后达到心手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