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图可见牙龈退缩呈深V,宽度达近远中邻面。
这样的案例需要的治疗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临近组织充沛,可以选择侧向转位瓣,但是26远中的操作不便带来了困难;同时因为角化牙龈不足,预计需要两次手术,第一次侧向双层技术增宽增厚角化牙龈,同时部分根面覆盖。第二次手术行冠向双层解决根面退缩。
首先做半厚瓣,分离出受区
获取上颚来源CTG
将CTG缝合在26区域
缝合龈瓣,为CTG提供血供
术后两周拆线,牙龈水肿明显,角化牙龈增宽增厚明显,部分根面覆盖
术后六周复查,牙龈水肿消退,角化牙龈厚度约2-3mm
考虑进行第二次手术
行双侧垂直切口,分离半厚-全厚-半厚瓣,充分减张,根面处理。
获取上颚来源CTG
因两次手术相隔较近,第二次获取CTG较厚,供区创伤较大,利用胶原保护创口。选取5mm倍菱胶原,修整缝合至供区
将上颚来源CTG修整,去上皮
将龈瓣缝合覆盖CTG
术后两周拆线,上颚恢复良好
六周复查,26牙龈退缩基本改善,生物型改建,探诊深度约2mm。
总体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手术,解决了牙龈退缩,改善生物型。术后六月牙龈的形态也恢复正常。
对于供区,我们要注意的是保护创面,减少出血,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