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淮安雅仕口腔门诊部 治疗医生:葛宝芹
基本情况
初诊时间:20130728
高某 男 13y
主诉:牙齿不齐,前突要求矫正
既往史、家庭史:无特殊
不良习惯:经常咬下唇
无关节异常;
无呼吸异常;
矫 治 前
矫治前头面像
面部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上下唇前后向位置不协调;颏唇沟明显;
矫治前口内牙像
前牙区深覆合深覆盖;上前牙唇倾 ;下颌前牙咬在上颌腭侧;
磨牙关系:双侧均为远中关系;
尖牙:远中关系;
上中线右偏,下中线基本正常 ;
15、17,37,47未萌,27部分萌出 ;
矫治前模型
Bolton系数:前牙比:80% 全牙比:90.1%
拥挤量: 上颌:-1mm 下颌:1mm
spee曲线:深约 3mm
矫治前全景片
四颗智齿牙胚存,发育尚可;上后牙牙根根尖高于上颌窦底壁水平,下颌升支正常。
矫治前侧位片及头影测量分析
骨性2类;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
椎体观:从锥体的变化看,正处于发育高峰期;
通气道:无明显异常
问 题列表
•骨骼 2类低角
•软组织 上唇前突
•牙齿 前牙区深覆合覆盖
上前牙前突,左右侧磨牙远中关系,尖牙远中关系
Bolton系数协调
•关节 生长发育高峰期表现
诊断
•安氏Ⅱ类1分类
•骨性2类
•低角生长型
•生长发育高峰期
•上前牙唇倾
•前牙区深覆合覆盖
治疗方案
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宣教,洁治;
方案:
1、拔牙矫正,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
2、上直丝弓矫正器;排齐上颌牙列后,上颌戴平面导板,压低下颌前牙,打开咬合;
3、排齐牙列,关闭间隙,2类牵引,调整咬合关系;
4、上颌用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
矫治初期
2015年8月开始正畸治疗,上颌戴矫治器;上颌牙列镍钛圆丝,整平排齐上颌牙列;上颌形成正常的牙弓形态并初步压低后,制作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植入微种植支抗钉;待下颌前牙压低较好时,下颌戴固定矫治器;
矫 治 中
上颌戴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因患者配合度欠差,下颌摇椅弓配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治疗;利用微种植支抗钉关闭上前牙间隙。
矫治中口内牙像
下颌牙列排齐,间隙关闭,前牙区覆盖改善明显;深覆合改善,但还未达预计效果,下前牙摇椅弓继续压低;尖牙关系基本正常;右侧磨牙关系偏近中,则利用后牙区作为支抗继续关闭前牙间隙。
矫治结束前使用高频电子治疗仪切除部分增生牙龈
矫 治 后
由于患者配合度差,故矫治时间延长;历时3年矫治结束;
矫治后头面像
拆矫正器后面像:唇部肌肉放松,面型明显改善;
矫治后口内牙像
6月拆除矫正器,取出微种植支抗钉,后口内像:上下牙列齐;中线正,覆合覆盖基本正常;17,27,37,47在矫正中萌出,咬合关系正常。
矫治后模型
矫治后全景片
矫正前后对比
矫治前后面相对比
矫治前后面相对比示唇部肌肉放松,面型明显改善;
矫治前后口内牙相对比
2018年6月达矫正目标,拆除固定矫正器,上下 中线齐,双侧尖牙中性关系,双侧磨牙1类关系,前牙覆合覆盖基本正常,咬合关系良好。
矫治前后模型对比
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对比
矫正后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上下前牙前后向位置正常,上下唇位置协调;上下中切牙牙根位于骨皮质正中,颏部发育好。
矫治前后全景片对比
矫正前后的面型对比:矫正后上下唇型的协调性明显改善;颏唇沟减小;下颌颏部有少许的前移。
小结:
患者上前牙唇倾,前牙重度深覆合深覆盖,下颌位置相对后缩,导致面型较突,颏唇沟深。该病例的诊断相对简单。矫治设计时考虑到患者的前牙覆盖较大,为了尽可能减小拔牙后下切牙的后移,选择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而不是第一双尖牙。上颌为了尽可能多地内收上前牙,选择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减小前牙覆盖,调整磨牙关系,减轻上颌后牙的支抗负担。矫治实践证明,这种拔牙方式比机械性地拔除上下第一双尖牙要更为明智。
安氏Ⅱ类1分类的病例是矫治较难治疗的病例,难在深覆合的打开,难在上颌前牙的整体控根后移,难在下颌是否会颌位的变化等。深覆合的打开用平导,矫正中对上颌前牙的内收,进行很好的控根,下前牙适当的前倾,实现了上下前牙良好代偿性矫正的目标,从头影测量数据来看也得到了良好的印证,矫正过程中微种植支抗钉的配合使用,极好的达到矫正目标。
单位:淮安雅仕口腔门诊部 医生:葛宝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