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均是我学习归纳总结后筛选与临床实用息息相关的数据,不必纠结于搞懂头影测量所有数据
学过一点头影测量的会发现,有很多种测量方法,Downs和Steiner,还有国内的测量法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一个测得完全准确的
都只能作为参考,所以真的不用太纠结数据,注意临床实用性和患者主诉才是关键。
那么具体如何看
我相信大多数人第一眼见到这副图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
。
只需记住几个关键点及角度即可。
1.骨性分析
首先认为上颌骨以及颅骨一般是固定不动的(前提是上颌骨已发育完成,还没发育完成的头影测量意义不大)
所以S点蝶鞍点,N点鼻根点相对恒定,两点连线即是SN前颅底平面。
还有Or眶点,P耳点外耳道最上点相对恒定,两点连线即是FH眶耳平面。(当年学习时奇怪为什么叫FH平面?不叫OP平面
,后来知道因为是于188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颅骨测量学会议上被正式提出的便被称为法兰克福平面(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如果在北京提出那是不是应该叫北京平面?
哈哈,题外话)
既然上颌有平面那么下颌也应该有平面
颏下点Me与下颌角下缘的切线即是下颌平面MP
重点来了:FH眶耳平面与MP下颌平面所成角度即是FMA下颌平面角,再与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相交即称为TWEED三角。
FMA22°~32°:均角。均值27
FMA>32°:高角。临床意义:支抗弱牙齿移动较易,倾向于拔牙矫正。
FMA<22°:低角。 支抗强拔牙间隙不容易关闭,倾向于不拔牙矫正。
上齿槽座点(A):前鼻嵴与上齿槽缘点间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座点(B):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骨部最凹点。
SNA三点所成角度表示上颌骨发育程度均值82°
SNB三点所成角度表示下颌骨发育程度均值80°
单独看SNA和SNB不能完全评估上下颌骨发育需借助看ANB三点连线所成角度均值2.7°
注意A点在前B点在后,如果反过来ANB则为负数,提示患者骨性反颌。
(1) Ⅰ类骨面型:ANB角介于0°~5°之间,上下颌相对位置正常。
(2) Ⅱ类骨面型(骨性突):ANB角大于5°,上颌相对于下颌位置靠前,或者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后缩,或为复合表现。
(3) Ⅲ类骨面型(骨性反颌):ANB角小于0°,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靠前,或者上颌相对于下颌位置后缩,或为复合表现。
2.牙性分析
上中切牙切缘点(UI.upper incisor),
U1到NA连线的距离U1 TO NA均值4MM
上颌中切牙长轴延长线与SN连线所成角度U1 TO SN均值104°
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
L1到NB的距离L1 TO NB均值4MM
下颌中切牙长轴延长线与MP连线所成角度L1 TO MP均值90°
临床意义:衡量牙齿唇倾或舌倾。
3.面型分析
上唇突点(UL):上唇之最突点。
下唇突点(LL):下唇至最突点。
E-line 鼻尖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
与上下唇最突点的位置关系
ELINE 与上唇UL的距离:均值-1MM
ELINE与下唇LL的距离:均值0MM
临床意义:衡量患者侧貌是否突或凹。
部分测量法标准值略有差异
欢迎同行沟通交流指正,相互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个人微信:
微信搜索公众号:长沙牙医许一帆。不定期同步跟新。帮助牙医朋友少走弯路,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