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种植,一般都不会太简单,但我们临床实践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效果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
尽最大可能 简单,经济和高效。---因为并不是每个病例都是用来做学术研究或者病例展示的。
第一步: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和专科症状。
第二步:了解病人的需求(期望值或个别要求)和承受能力(经济,时间,依从性等),本身全身及专科条件。
第三步: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时机,种植材料,种植手术以及辅助手术方式。
备份方案。
治疗方案务必考虑到医疗机构本身的设备和器械条件和医疗技术能力。
本案,男,30岁。因外伤左上前牙1松动3年,一直没有做任何处理。就诊时21根部严重吸收,牙窝充满肉芽,
医生综合考虑,医生轻松拿除患牙后,简单搔刮牙窝,协议一周后早期种植。
牙槽病损波及到11近中根部
唇侧有薄骨壁支撑
唇侧骨壁有穿孔(瘘管形成)
还好,切牙神经管较狭小(未见骨损波及)
选择了3,5X13mm的细长植体,植入后有5mm左右在健康骨质中。
彻底清理肉芽后,唇侧穿孔和宽大的牙窝。幸运的是颈部尚存较完整的骨支撑。
(翻瓣到鼻唇沟底部,凹陷的唇侧骨壁上要制备血井)
修剪好的骨膜一端放至鼻唇沟底部,并用器械固定住,再植骨(稍微过量)
充填顶部间隙(这时已将携带器换成覆盖螺丝)
骨膜上端盖过骨面插入已分离的腭侧龈下。(我们计划不用膜订,采用缝合固定)
在剥离器保护下腭侧进针)
唇侧出针,一定要在沟底相对稳定的位置,并穿透粘骨膜。
回针,做平行褥式缝合。
在腭侧,拉紧缝合线,结扎。(个人建议,这根固定用缝合线采用可吸收高分子线,
延期甚至不拆线,任自行松解脱落),骨膜务必衬垫平整,边缘稳定压入牙龈粘骨膜下。
纵切开的缝合,也要注意技巧,就是不要完全对应缝合,需要一定程度斜拉,
就是将翻开的部分稍微上冠向牵引,同时在邻牙上做悬吊(目的在于减张,防止术后肿胀时
伤口开裂。
术后x显示,唇侧有稍微超量的骨充填
基本消除死腔。
一般情况下,这种条件的GBR我们使用膜钉固定骨膜,自然是相对稳定的。
但实际可能也会考虑膜钉费用和医疗机构条件准备,同时,膜钉拆?不拆?
二期手术翻不翻瓣?都是考虑因素。
缝合固定法---细节掌握到位,成功率也是有保障的。
没有最好,只有相对合适,个人建议:灵活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