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解难五程序(八)
第四个程序:叩诊
1.叩诊的方法
叩诊分垂直叩诊和水平叩诊两种方法。垂直叩诊是指叩击方向与牙长轴一致,通过叩击牙切缘或合面,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根尖周充血或炎症的程度;水平叩诊是叩击牙齿的侧面,以判断患牙是否有牙周膜创伤或炎症。
叩诊时对各牙施力应均匀,个体对叩诊的反应不同,施力大小应有所差别,宜从最轻的力量开始,如无疼痛反应再逐渐加力。对诊疗有恐惧心理者的表情反应敏感,叩痛结果可能与客观情况不符,应采用各种方式缓解紧张心理,先以轻微的力量开始叩诊,然后再逐渐加力,并与邻牙对比,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依据。
2.叩诊的判定与记录
叩诊可记录为(-)、(±)、(+)、(++)。
(-):叩诊时患者无痛感。
(±):叩诊时患者有微痛,或用较重的力叩诊患者才有痛感,但无痛苦的表情反应。
(+):叩诊时患者有较明显的疼痛,并有轻微的表情反应。
(++):叩诊时患者有很明显的疼痛,并有明显的表情反应。
3.叩诊的临床意义
叩诊对诊断牙震荡、根尖周炎、牙髓病变、牙周病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某一牙叩痛,说明该牙牙周组织可能存在炎症或充血,牙齿有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膜创伤时可出现明显的垂直叩痛。但在牙髓炎、牙髓坏死病例绝大部分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垂直叩痛,这可能同牙髓充血波及到根尖周组织有关,各种牙髓病的叩诊情况见表7-1。牙髓病患牙是否有叩痛?叩痛程度如何?与急性或慢性、病程处于早期或晚期关系不大,关系更大的是病变的范围(局部或全部),牙髓炎症程度以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等。
牙周脓肿、龈乳头炎等可有侧向叩痛,有的也可合并有轻度的垂直叩痛。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部分患牙可出现双向叩痛。
健康的牙齿或牙病治疗成功的牙叩诊为(-),大多数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叩诊亦可为(-),少数有牙髓病但很稳固的多根牙叩诊也可能为(-)。叩诊(±)可见于感染较轻的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根裂及部分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也可见于食物嵌塞及龈乳头炎患牙。叩诊(+)-(++)多见于急性根尖周炎、牙震荡或感染较重的急、慢性牙髓炎患牙。
在某些情况下叩诊还可作为检查的先行手段,在视诊未发现明显牙体缺损者,可先采用逐牙叩诊,以获得初步的印象,然后对叩诊异常的牙进行重点探查及其他测试,这样可以节约检查时间,也容易作出正确的诊断。
叩诊痛不但是急性根尖周炎的主要体征,也是绝大部分牙髓病患牙都可能存在的客观体征,但牙髓病变程度不同及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差异,因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叩痛,少数情况下还会受到龈乳头炎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对不很明显的叩痛,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作综合分析。
对某些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有时轻微的叩痛对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温度测试接近正常,感染途径不易界定的患牙,叩痛对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某患者有牙髓炎症状,相邻两牙有差别不大的缺损或牙周病,温度测试结果也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叩诊结果对两牙的鉴别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牙髓有病变而无叩痛的,多见于很稳固的多根牙且对疼痛耐受性较强的患者,此类牙虽有明显炎症,但却无叩痛,其他检查有阳性体征即可明确诊断。
对于叩痛不明显的牙应与同类的邻牙叩诊结果对比,必要时可反复进行,以确定叩诊结果是否有临床意义。多根牙还应分别叩击各牙尖,因为,有的牙髓病变在各个根髓感染程度可能不同,各牙尖也会出现不同的叩痛反应。例如,上磨牙逆行性牙髓病变,感染源存在于某一根侧的牙周袋,感染首先从该侧根髓开始,再向冠髓及其他根髓发展,当病变局限于先发病的根髓及冠髓时(炎症或坏死),其他根髓可能正常或仅轻微炎症,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患侧牙尖叩痛,其他牙尖无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