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实用,全面精湛

发布时间:2024-04-23 09:07  | 文章分类:内科浏览次数:994  |  评论:11  | 推荐数:16

《实用牙髓病诊疗学》(第4版)创新内容简介



经过4年多的电脑笔耕,10个月的清样校对与修改,《实用牙髓病诊疗学》第4版终于付印,月底即将出版发行。

本版在3版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使牙髓与根尖周病诊疗的各种问题都能较好的解决。全书较第三版增加十多万字,增加各种插图100多幅。本书本着精准诊断、解除患者痛苦和保存患牙的大前提,在牙髓病与根尖周病诊疗方面(包括修复),详细介绍笔者半个世纪牙医生涯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创新的20多个实用技术及方法,临床应用可以达到增加治疗方法,提高治疗及修复效果,扩大治疗适应证,避免或减少诊疗失误,解决诊疗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本书有以下主要创新内容。

         1在术语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符合临床实际的创新文辞。

      (1)急性牙髓炎的“错位痛”和“温度测试错位反应”;

      (2)温度测试的“即时反应”“延时反应”和患牙对温度测试刺激的“应答”;

      (3)对青少年严重龋坏患牙的“替代性拔除”;

     (4)对高龄或低龄患者严重缺损牙的“姑息充填”修复;

     (5)对某些严重钙化根管的“姑息治疗”;

     (6)无症状中晚期牙周病的“干预性去髓”;

      (7)慢性根尖周炎的“结节状窦口”、“红晕状窦口”、“瘢痕状窦口”、“鸡舌状窦口”/、“小疱状窦口”、“脓性针眼状窦口”等描述;

     (8)大锥度机扩的“渐进倒刮法”;

     (9)难以二次根管治疗的“开槽填埋术”代替根尖切除术;

     (10)临床冠过短全冠修复的“冠内钉”固位等。

         2在检查诊断方面,本书介绍多个新发现、新方法、新观点及新理论构成的新概念,可以填补目前国内外文献论述的不足之处,使牙髓与根尖周病的诊断有比较清晰的规律,为临床精准诊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详见第7章)。

       (1)阐明温度测试应采取的比较简便、正确的方法及使用器材,对测试结果提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标准。

       2 提出疑难复杂病例检查诊断的5个程序,尤其是第一个程序—病史询问与分析,作出比较精辟而又切实的叙述,对牙髓病与口腔颌面部其他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介绍本人发现的以牙外组织疼痛为主诉的牙髓病44例,即患者不觉牙痛的牙髓病,主诉疼痛涉及三叉神经支配区的口颌面部各个部位,最后均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或牙髓部分坏死,部分病例还伴有温度测试错位反应。

      (4)在活髓牙或根管充填后根裂的诊断方面,提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的诊断依据,可以弥补仪器检测的不足。

       5)阐明两种创伤性牙折导致的牙髓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的病理机制。

       6)提出三叉神经痛与牙髓病及其他口颌面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问诊三句话即可)。

       7)阐明露髓孔是界定龋源性及楔状缺损牙髓病感染途径的重要依据。

       本书还列举40多例临床误、漏诊典型病例,并对误、漏诊原因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分析(第8章)。

        3对牙体缺损提出新的分类及简易记录法,使之更符合临床实际也便于记录(第2章)。

        4对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提出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的分类,去除临床上难以准确区分,对治疗也没有实际意义的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和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将其统称为慢性牙髓炎;去除没有症状及治疗意义的牙髓变性,增加有明确症状及体征的牙髓部分坏死,并阐明其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第3章)。

        5对根尖周囊肿提出中央型与周围型的分类,以便于实施无创及微创治疗,并阐明囊腔内有多种不同状况的液体,治疗的方法也要相应的改变(第5章)。

         6将牙髓源性窦道口描述成6种形状,便于病历书写的正确描述,并对脓性针眼状窦口定性为根管外原因所致,单纯根管治疗难以痊愈(第5章)。

         7提出用磨改短而尖锐的小号扩大针,或机扩的开口锉寻找根管口,可以更容易找到细小钙化的根管口;后者还可以省去根管预备的一个步骤(第11章)。

         8提出大锥度机扩使用渐进倒刮法预备根管,可以使细小钙化根管顺利预备,并能提高预备质量,减少断针率(第15章)。

         9提出大锥度机扩使用的几个新方法(第15章)。

         1)根据不同粗细的根管选择初尖锉;

         2)根据不同牙位根管情况决定主尖锉;

         3)不提倡每换一支锉就要大量冲洗。

         10对于断针旁路疏通,提出用机扩疏通锉可以加快疏通速度,增加疏通成功率,减少工作强度(第15章)。

     11阐明口腔局麻晕厥的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素含量过高,并阐明其发病机制。临床上作阻滞麻醉使用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混合麻醉剂,将肾上腺素含量调至1:150 000以下,可使晕厥发生率降至零(第13章)。

         12提出急性牙髓炎局麻去髓后采用FC双导法处理根管,空封窝洞观察,与常规方法对比,可以使首诊后疼痛消失率提高20%左右(第13章)。

         13提出对个别颌间距离小的上后磨牙,某一根管细小未能找到,可采用“一牙两治”的方法解决,即找到的根管作去髓术,根充后髓室置干髓剂,使未找到的根髓干化,此法可有效保存患牙(第13章)。

    14对无窦道的慢性根尖周炎治疗,采用分段去腐消毒法根管预备,可以将诊疗间炎症反应率降至接近于零,并提出快速有效治疗诊疗间炎症反应的方法(第14章)。

         15提出急性根尖周炎治疗不同于常规的几种新方法:①即时封药;②即时根管充填;③即时拔牙(炎症期拔牙)。并提出上述方法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14章)。

    16对中晚期牙周病采用以去髓术为主,部分病例辅以联冠固定,并配合其他措施的综合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无症状患牙提出干预性去髓术,以去除牙髓病变中某些因素对牙周的影响,阻断病变发展,使大量中晚期牙周病患牙得以保留(第18章)。

        17提出用分冠术治疗严重根分叉病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第18章)。

    18对牙髓源性根尖周囊肿,提出无创及微创治疗的3种新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方法简单易行,基层牙医也能开展(第1920章)。

    19对某些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因桩核难以取出影响二次治疗,采用开槽填埋术代替根尖切除术,可以更完整的保留牙根,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第20章)。

        20对严重钙化根管,提出用机用镍钛疏通锉疏通、可以较好的完成此类病例的根管预备,对根尖周没有阴影的病例可以采用封药姑息治疗(第14章)。

        21.对器械分离的患牙,提出直接取针、遗留断针疏通旁路治疗、遗留断针上段封药治疗、根尖唇侧开槽取针及意向再植术(断针超出根尖)等多个治疗方法,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第21章)。

         22对根管壁或钉道壁侧穿、磨牙髓底穿通等阐述多种处理方法,并附治疗成功的多个病例(第19章)。

          23对磨牙牙冠纵折的保存治疗,提出上后牙颊舌瓣裂采用钢丝加玻璃离子水门汀行隧道式固定修复,可以扩大保存范围、提高修复效果;下磨牙近远中瓣纵折采用钢丝加玻璃离子水门汀髓腔内固定,然后再行全冠修复,或采用分冠术保存修复亦可取得良好效果(第26章)。

         24对无髓牙临床冠过短病例的修复,除了牙冠延长术外,提出设计V形沟槽及冠内钉的方法,以增强固位作用,提高修复效果(第23章)。

    25提出用棉蜡法制作桩核熔模,有直接制作法和间接制作法两种,此法铸造桩核精确、简便易行(第24章)。

    26提出用斜面分瓣制作法制作上磨牙桩核熔模,可以克服牙根方向不同的就位问题,该法比其他方法简单易做(第24章)。

    27. 提出邻牙协助联冠修复,可以扩大残冠残根修复的适应证,使保留天然牙的适应证达到极致(第24章)。

    28. 提出利用残根作为固定桥基牙,可以减少健康牙的破坏和固定桥长度,扩大修复适应征,经长期临床观察效果可靠(第25章)。

         29提出利用残冠残根或牙周病患牙作为可摘义齿基牙,避免某些病例的全口义齿修复,可以提高患者咀嚼功能(第25章)。

         30对去髓术及根管治疗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第1314章)。

         31对去髓术及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充填修复,提出适合临床实际的创新设计及方法,可以提高充填修复效果(第22章)。

         32提出无髓牙充填修复必须要磨改牙冠形态,尤其是牙尖陡峭的磨牙及前磨牙,以防止充填修复后折裂(第22章)。

         33提出用分冠术治疗磨牙根分叉严重病变,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第18章)。

         34对桩核冠修复提出主桩次桩的设计理念,阐明铸造桩核及部分纤维桩可以成为主桩,而成品螺纹桩只能作为固定塑胶核心的次桩之用(第24章)。

         35为克服成品螺纹桩的某些缺点,提出用磨改中下段形态的办法解决,既可增加固位作用,又可避免桩道侧穿,使临床应用能得心应手(第24章)。

         36. 对纤维桩作为主桩修复残冠需要具备的条件提出不同意见,并以多个实例阐述纤维桩应用失败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以避免纤维桩的盲目应用(第24章)。

         37.提出乳上前牙牙根外露采用牙挺剔除术,可以避免注射麻药引起患儿不配合(第28章)。

         38单独列章介绍牙髓病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药物使用的基本常识,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第29章)。

         39提出短程少量使用地塞米松与抗生素联合,预防或治疗诊疗间炎症反应,既不影响某些系统性疾病,又能有效预防或治疗诊疗间炎症反应(第21章)。

         40阐明孕妇在牙髓病治疗中禁用砷性失活剂,慎用非砷性失活剂及具有渗透作用的消毒药,以免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第10章)。

         41阐明严重心脑血管病使用含肾上腺素麻醉剂的界限,提出阻滞麻醉肾上腺素含量应在1:150 000以上最安全,既要积极治疗,又要防止医疗事故、过错的发生(第13章)。

         42阐明口腔局麻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对过敏性休克、晕厥、高血压危象等急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处理等,都作出简明扼要的叙述,对口腔局麻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第21章)。

         43对去髓术与根管治疗失败病例作出合理的分析,提出根管内、根管外和冠修复三大失败原因,指明根管内原因治疗失败可以进行二次治疗;而根管外原因需要行外科手术或拔除患牙,单纯根管治疗难以治愈;冠修复失败则需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处理(第27章)。

         44对牙病治疗各种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治疗等作全面的叙述,以期使同行能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及过错。并从生理、药理等方面阐明麻药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是导致晕厥和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主要原因,阐明过敏性休克与晕厥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其他并发症提出预防及治疗方案(第21章)。

     此外,本书还吸收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要论述及宝贵经验,为同行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例如,青少年严重龋坏患牙的替代性拔牙;外伤脱位牙的保存方法;急性炎症期拔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牙髓炎的保髓治疗等。

 

 

 

分享文章: 微信 新浪微博
×
16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口腔医学网的观点或立场

最新评论

关于博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访问:2223530
  • 关注人气:2846